第六十四章 码头 (第2/5页)
“为何?”赵凤奇道。
“下去看看就知道了。”何允廉解释不清,于是说道。
“也好。”赵凤答应了,二人一起下了灯塔。
码头边,滑轮吊杆小心翼翼地将一桶桶肉脯吊到岸上,然后用马车拉走。
但马车也只是拉一小段,最终还是通过内河小船,一路朔流而上,输往北京,那是才是主要的终端消费市场。
赵凤、何允廉二人来到了码头上,下令打开木桶,取出一块肉。
“这是鹿肉。”何允廉拿刀鞘在上面敲了敲,发出“彭彭”的沉闷声响,便说道:“去年冬天的肉了,存在冰窖内,今年发运回来了。”
肉干本来就很坚硬。
后世18世纪时英国人甚至开玩笑这种腌肉干能挡子弹,可能有点夸张了。但风干的腌肉能保存很长时间也是真的,克里米亚战争时期,英国陆军就吃了很多拿破仑战争时期的风干腌肉,几十年的历史了,属实有点过分。
去年冬天制作的风干腌肉,如果妥善保存的话,到现在还不满一年,当然是可以吃的。
老实说,这种肉本身的成本很低。对内务府而言,最大的开支可能就是盐了,这也是他们的主要卖点。
不过也别指望卖多贵。因为唐代的盐极其便宜,只有北宋的几分之一乃至十几分之一。像河中的盐场,并不禁止私人开采,一向是官民共采。夏朝因之,故盐价始终涨不上去,这或许就是唐朝政府没有北宋收入那么高的原因之一吧。
“好好的鹿肉,怎么成这副样子了?”赵凤看着硬邦邦的肉脯有些发呆。
“哈哈。”何允廉见多了,笑道:“不这样,如何能够长途转运?驸马若想吃鹿肉,自遣人去捕好了,直沽县水草丰美,我看还是有不少鹿的。”
赵凤回过了神来,苦笑道:“不至于此,不至于此。”
“不过……”他清了清嗓子,又兴奋地说道:“肉就是肉。直沽新设,很多百姓穷困不堪,若有便宜的肉脯卖,就能大大改善他们的生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