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咄咄逼人 (第3/5页)
关北、河陇有盐畜之利,人也耐苦战。
巴蜀更是不输于江南的富庶之地,只要恢复过来,绝对是一个人文荟萃之地。
甚至就连荆湖、辽东这些后起之秀,也各具特色,潜力不可小觑。
淮南、江南,拿什么和他们对抗?
没戏唱喽!钱传璙心中明白,就是一时难以接受罢了。
“一路上承蒙将军热情招待,今后若有暇,可至杭州一会,某一定尽地主之谊,令将军尽兴而归。”分别在即,钱传璙拱手行礼道。
“好说,好说。”萧敌鲁打了个哈哈,笑道:。
他还得接一批人,即从辽东道送来的五百多契丹、回鹘、奚、渤海壮士。甚至于,听闻室韦诸部也有人受财货利诱,打算南下卖命。各部酋豪,在使者多番劝说之后,也打算进京朝贡,接受朝廷册封。
从这些举措来看,朝廷对辽东道的方略是一以贯之的,即抽其精壮勇士南下。
这样做有三大好处。
其一是减小草原的生存压力,让剩下的人能活下去,不至于铤而走险。
其二是自己能得一批吃苦耐劳、敢搏命的勇士。这些勇士在中原住个几代之后,就会被庞大的人口基数给同化掉,翻不起一点浪花。
其三是能够密切中原与草原的关系。
过来当兵卖命的人,在老家总有亲戚朋友吧?中途战死,没能成功卖命的不论,就说那些立下功劳,成功过上好日子的人,他们会下意识与老家联系,这能消除很多陌生感,甚至形成一条稳固的渠道,草原上一无所有的人会用这条渠道南下中原“灯塔”,为朝廷效力。
他们走掉一个,当地的酋豪、头人就少一分力量。等到想造反的时候,发现尽是歪瓜裂枣,什么都办不成——这并不是开玩笑,身高体壮、意志坚定、吃苦耐劳、聪明勇武的人走了,同样会带走最优良的品质乃至血脉,对一个族群而言,有那么点全种族劣化、退化的意思。
萧敌鲁走后,钱传璙没多耽搁,直接前往鸿胪寺。定下面圣日期后,又被安排到了馆驿,不意在这里遇到了泉州刺史、王审知的侄子王延彬。
“王使君。”
“钱衙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