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太子与调整 (第4/5页)
如此,政事堂七位宰相分别是宋乐、陈诚、赵光逢、萧蘧、卢嗣业、封冠卿、王溥,整体年龄略微降低了些,但仍然不小。
又以御史中丞李琪出任河西道转运使。
前李克用幕府行军司马卢汝弼出任工部尚书。
侍御史李德休出任刑部侍郎。
李琪、李珽皆为沙州敦煌人。
卢汝弼是前唐进士,幽州人。
李德休则是河北赵州人。
一番操作,逐步去除了立国初年因为统战需要录用的前唐高官的影响,替之以自己人。
同时让太子一系的官员首次进入六部,最后还统战了河东、河北。
政治,就是这般缝缝补补,兼分蛋糕,其实很枯燥无味,但又不得不重视。
“有了太子,国家就稳了。”杜氏说道:“妾做梦都没想到,艰难以后的乱局,竟然就这么一步步收拾了。”
“还不都是朕的功劳?”在大臣面前,邵树德经常自谦,十分稳重,但在美人面前,他从不谦虚,表现的欲望十分之强。
杜氏轻笑,萧氏、韦氏亦笑。
杜家目前在朝中的势力还凑合,萧氏则如日中天,韦氏却显得有些后继乏人,只有一个韦巽在河北担任刺史。
曾经红极一时的封氏、裴氏也渐渐有些青黄不接。
不是圣人不提拔,实在是没有合适的人选。不过这些家族底蕴还在,通过科考、从军的路子,或许还有东山再起之机。
文官系统安排好了,还有武将系统。
按制,禁军调动需南衙枢密院六位枢密使、枢密副使一起会签方能生效。因为赵匡凝、钱镠二人是遥领,因此实际只有四个人,即朱叔宗、李唐宾、王卞、胡真。
邵树德想了想,将赵匡凝调入北衙,遥领北衙上枢密院枢密副使,原担任此职的折嗣伦出任北衙下枢密院枢密使,填补契必章去世后空缺已久的职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