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控扼西北 (第4/5页)
灵州的乡勇,这些年确实很少上阵。尤其是在河东投降之后,几乎马放南山了。即便还有定期的军事训练,也会渐渐流于形式,毕竟人都是有惰性的,这是整体的思想上的松懈。
居然不如河北人能打了,有点过分啊!
“与朕在关中看到的情况大差不离。”邵树德苦笑一声,道:“如今比较能打的,大概就只有陇右、河西两道的土团了吧。不过他们打的也是烂仗,上不得台面。”
什么是烂仗?征讨叛乱的蕃人,这就是烂仗。
像河北土团那种几万人齐上阵,当做正规军的补充打野战那种,才是有价值的锻炼。
只可惜,历朝历代承平多年之后,像这种征讨边地部落获得的军事经验,都弥足珍贵,这些地方的人居然能被称为“强兵”。
强兵的标准,什么时候如此低了?
但这又带来一个悖论。你要不要太平?如果要的话,武德就会降低。
邵树德最近在翻阅前唐档籍。
唐玄宗天宝年间,大唐已经立国一百三四十年了,但在陇右一带,接连取得对吐蕃的大胜,局势非常好,国家武力依然维持得非常不错。
北宋在这个时候,已经是哲宗末、徽宗初。
明朝在这个时候,正是武宗上位的时候。
西汉在这时候,则是昭宣时期;东汉正处于桓帝时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