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坑 (第4/5页)
最重要的是——雅州城头打出了夏国燕王的旗号,这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很清楚。
不夸张地说,若捉住了此人,邵树德起码拿几十万贯钱财来赎人,这里面的利益太大了。
五月十七日,大长和国先锋大将杨诏至雅州城东,总督各部战事。
他先派本部兵马攻绳桥南岸的胜捷军营垒,一连攻了三日,不克。且遭到雅州城内冲下来的兵马侧击,甚是麻烦。
于是转而挖壕沟,围困住平羌水南岸的大营,开始仰攻雅州。
这一打又是两天。
五月二十二,燕王邵明义登上城头,俯瞰山麓。
“贼人如此仰攻很是吃亏,但锲而不舍,或许有诈。”邵明义将张武唤了过来,问道:“如果贼人绕道后山,有没有可能得逞?”
张武思虑了一下,道:“山高林密,没有道路,很难迂回。”
“樵夫走的砍柴山径呢?”邵明义没有放松警惕,追问道:“商徒为避开税卡,趟出的小路呢?有没有?”
“这个——或许是有的。”张武是东川合州人,对西川这边的情况也不是很清楚,听了之后立刻唤来几名本地商徒,仔细询问。
“殿下,确实有两条小路,都是樵夫、猎户上山走的,狭窄逼仄,艰险无比。有些不法商徒也会利用这些道路逃税。”
邵明义点了点头。这才对嘛,潼关禁坑,最初就是逃税的商人趟出来的路。大路之外没小路,就像吃肉不放香料一样不可思议。
“知道怎么做吗?”邵明义问道。
“末将立刻遣人伏于道旁,静候敌军。”张武答道。
“贼人不一定会从后山来。”邵明义说道:“我也只是提出有这么一个可能而已。每条路放个数百人即可,重点在于吓退敌军,不至于让咱们措手不及。从后山远道而来,兵甲不全,粮械两缺,重点在一个‘奇’上面,可一旦被发现,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