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 (第2/5页)
所以,南诏的这场溃退,注定会损失惨重,与一百多年前的那场战争惊人地相似——直接死于战场的人不多,都没过万,但死于撤退或突围途中的人极多,是前者的好几倍。
王郊是沙场宿将,对此一清二楚。
他分配出了数支队伍,每支千人,半为蜀兵,半为平卢、落雁二军的蕃兵,沿着山道追击敌人,不要求有多少斩获,但求持续不断给贼人施加压力,让他们吃不好、睡不好、精神高度紧张,满脑子都是逃跑,兴不起一点回头抵抗的念头。
他自领佑国军、龙骧军千余骑,飞熊军全部,外加胜捷军两个步兵指挥、龙骧军两个步兵指挥,总计一万二千余人,沿着相对宽阔、平坦的大驿道追击。
初五夜,追击大军抵达汉昌城。
初八下午,进抵黎州。
让人惊奇的是,这里居然聚集了一大股溃兵,人数可能有三五千,但成分不明,或许是南诏兵马,或许有征召来的部落兵,或许兼而有之。
王郊遣通晓蛮语者前去劝降,并留一部兵马监视,随后继续南下。
初九,抵达汉源县。无人守御,不战而克。
初十,在汉源县南的白土驿,终于抓到了一支稍具规模的溃兵,总计约四千余人。一开始还想抵抗,结果这里地势已经较为开阔,被大军冲了一波,直接就散了,斩首数百级,俘三千人。
从俘虏们口中得知消息,大渡河北岸聚集了近三万人,有兵、有部落丁壮、有夫子,吵吵嚷嚷,毫无秩序。
于是全军加速前进。
当天傍晚时分,通望县已经遥遥在望。而通望县南十余里,就是大渡河了。
******
大渡河南岸,郑仁旻登上一处高坡,遥遥北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