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双赢 (第2/5页)
但对普通人而言,如果还存在着第二个同文同种,文化习俗大同小异的国家,你就有了选择权。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跑到那个国家,语言、文字相通,习俗差不多,人种也差不多,毫不费力就能融入进去,开始新生活。
这个理论在后世被发展为“扩张XX民族阳光下的土地”——可以不是同一个国家,但得是同一个民族。
以上这些好处,邵树德没有写在《人口论》里边,但读此书的都是人精,如何看不出来?
作为帝王,他都背叛自己的屁股,为你们考虑了,还想怎样?
而随着内务府、少府日夜不停地印刷,《人口论》这本书继在高级朝官们中间流传后,开始向诸道、州扩散。读到的人越来越多,意见自然也不少。
邵树德要的就是这个。
辩经,给我辩。辩多了以后,自然会形成相当的共识,《人口论》这本书的内容可以改,他不介意,只要说得有道理,符合实情即可,甚至就连名字都可以改。
他要让移民成为统治阶级脑海里的一根弦,时刻绷着。一旦某地人口稠密了,就由官方或私人组织移民,时间长了,说不定就有些成果。
如果中亚生活着千余万华夏子民,在本时空的后世,有可能被中原王朝统一,也有很大可能演变成另一个国家。对百姓、士人来说,这不是坏事,唯一受损的可能就是皇室了。因为他们存在着一个竞争对手,虽然对手的实力较弱,但依然会让他们有所顾忌,无法肆意乱来,因为本国人民可能会用脚来投票。
******
二月很快一晃而过。
三月初一,大朝会结束后,邵树德召集政事堂、理蕃院、南北衙官员,在延英殿举行问对。
“室韦诸部有些受不了了。”他将一份军报放在御桉上,说道:“都议一议,该如何处置。”
原辽东道学政、现理蕃院副使、已经年近七旬的种觐仙欲言又止,他其实不想讨论室韦,他想和圣人辩一辩有关人地矛盾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