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两位状元 (第5/5页)
为了自己的日后的仕途,他也得站在农学这一边。
坊中传闻,108名进士除少数当朝官外,绝大部分前往各道,担任县一级的九品官员,即县丞、主簿、县尉之类。
少数佼佼者,直接授予县令之职。
32名农科中举士子,除徐寅外,没有一个县令,全部是县里面的左贰官员。更准确地说,绝大多数是县尉。
原因是中书侍郎赵光逢上奏,提及县尉的职责:“亲理庶务,分判众曹,割断追催,收率课调。”
简而言之,一县之中,县令总揽全局。
县丞是县令的副手,就职责范围来说,与县令差不多,但屈居于县令之下。
主簿负责县衙文书、政令、账册、出纳、考核等方面。
县尉负责本县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有点类似“常务副县长”。
赵光逢认为,将农科举子放在县尉的位置上,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精于实务的优势。
圣人以为然,准奏。
消息传出,大伙恨透了赵光逢这“贼子”。
以下县为例,县丞正九品下,主簿从九品上,县尉则是从九品下,最低一级的官。
起步就比人家低了一两级,能不恨么?
另者,县尉是最辛苦的,也容易背锅。虽说能锻炼人,但谁要这个锻炼啊?
所以,赵光逢被人痛恨就很正常了。
“哈哈,看来你也明白了。”徐寅端起酒杯,道:“咱们自己人得团结啊。”
耶律全忠亦端起酒杯回敬。
当官,确实需要互相帮衬。不但农科举子要团结,待将来有了算科、法科举子,也要与他们团结在一起。不然的话,好处都被进士拿走了,那怎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