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舰队外交 (第3/5页)
变化太大了啊!
搁三十年前,绝对没人能想到有朝一日,大夏朝能找出如此之多的船只。
古来征战,跨海征伐时,往往临时伐木,建造船只。但这种船只所用船材未经数年时间阴干,匆忙建造的过程中质量瑕疵也很大,故寿命很短,安全性很低。
国朝就不一样了。
这些船不是短时间内催生出来的,而是在长达三十年的过程中,一点点扩大的。
每一艘船只的船材都精挑细选过,建造时由船东监督,甚至共同参与制造,质量是没有问题的,体现了此时最高等的造船水平。
是的,这些绝大多数都是民船。但民船也是可以征用的,转运物资、兵员,成为征战的助力。
军使赵宗诲带了数十艘战舰东行,就临时征发了不少民船,装载物资、器械和食水,耀武扬威。
大夏朝的国力,确实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着,至少海上力量是这样没错。
“新罗使者走了吗?”听到亲兵蹬蹬上来的脚步声时,王华都问道。
“已经去了。”亲兵回道。
“那就好。”王华都点了点头。
新罗人屈服了。
赵宗诲率领的舰队只花了几天时间,就抵达了东来县外海,然后派人上岸通传。
新罗人还是挣扎了几天时间的,但也就到这个程度了。
或许是知道胳膊扭不过大腿,或许是真的需要大夏王师的庇护,数日后,他们终于派了一艘船只西行,抵达登州后上岸,前往洛阳。
征服新罗,走海路比陆路快多了。
更准确地说,船只的速度是步兵、骑兵难以企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