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4章 粮船 (第4/5页)
辽东地广人稀,资源丰富。除粮食外,有时候也会运一些圈养的鹿、羊、牛过来,价钱低得惊人,几乎把登州本地不多的农户给搞破产了。
其实,像张狗子这类人打制的物品,被统称为“船具”,林林总总数百样,每样都有数家乃至数十家在做。
“现在卖的是旧粮,文登县的,不买让开。”伙计搬货卸货累了半天,没好气地说道。
自然而然地,就没多少人种地了。
制度化、长期化海运南方粮食到北方,一开始肯定是要承受较高的沉船率的。会死人、会损失船只、会怨声载道,但只要扛过这一段,时间长了,航线慢慢成熟,船只性能进一步改善,沉船率会快速降低。
他又想起了之前说的那句话:“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邵观诚有些无语,合着真以为一直在玩呢?只听他说道:“阿爷,整个夏天、秋天,南方粮船都在向北运粮。及到冬春时节,北风劲吹之下,就不好运了。这几艘船不卸货就是因为他们的目的地是幽州,给北都大库输粮的。这会停在赤山浦港内,补充些食水。”
邵树德哑然失笑,道:“四郎,你这惫懒性子,该改一改了。明明很聪明,却整天打马虎眼。说实话1
“今年可有船只沉没?”邵树德又问道。
“你如何得知?”邵树德好奇地问道。
“管那许多作甚?”张狗子说道:“我只要买到便宜的粮食即可。”
去年四月间,他确实下令南方海运粮食北上,但只是实验性质,规模也只有两艘船。成功之后,他下令逐步常态化海运粮食。
他甚至做好了当孤家寡人的准备——当然,如果就这事,可能性很低。
推行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很多阻力。有来自民间的,也有来自朝廷内部的。
在这件事上完全是邵树德一意孤行,以个人威望强行推动,一如他以前做出的很多决策。
外地廉价粮食一来,冲击只会更甚。
“营口稻米还有没有?”
如今听到儿子支持他海运、漕运并行不悖,互为备份的战略,邵树德还是很欣慰的。
其实,别看张狗子叹气不已,本地田舍夫们都在积极转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