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铁盘 (第2/5页)
这次大封、诸葛氏也带着三子、四子一起过来了,这俩儿子一个十岁、一个九岁,可以继续接受高一级的教育了,包括实践教育。
产自夏州的葡萄美酒打开了封盖,邵树德亲自给陈诚、赵光逢、郭黁以及萧符四人倒酒。
刚刚放下酒坛,想了想,又起身给侍立一旁的某位工匠倒了一碗。
“你是嵬才家的十一郎吧?潜心钻研冶铁,不错,这碗酒赏你了。”邵树德笑道:“回去时再赏你两坛夏州葡萄美酒、两坛朔方生烧,自己找车拉回去吧。”
十一郎闻言喜上眉梢,连连称谢。
“听闻你在汝州曾试制过器械,比起修武如何?”邵树德问道。
“某在梁县采汝煤,打制了十余件器械,刀枪剑槊都有,还与人合制了一领札甲,都不太行。”十一郎回道:“兵器易脆折,甲胄也很容易被重箭贯通。”
“那不和关北煤一样?”邵树德皱起了眉头,问道:“修武煤为何不这样?”
现在夏军所使用的器械,大部分还是用木炭冶炼打制,少部分开始用修武煤冶炼制造,效果不错,至少看起来不比木炭冶制的差。但也仅只能用修武煤,换成其他地方的,比如同州煤、汝州煤甚至河南府的煤,效果就差远了,供军使衙门核验那一关过不了。
本来魏氏铁匠铺就以量取胜,其实兵器质量算不得好。与野利氏经常出一些精品不同,嵬才氏擅长打制质量不好不坏的中等军械。而既然是走量了,那么如果质地很差,便是贵为“皇亲国戚”,这买卖也是做不下去的,甚至要被武夫们找麻烦。
“应和大王所说一样,汝煤中有许多肉眼看不出的杂质。”十一郎回道。
“找过这些杂质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