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司农寺 (第2/5页)
“要增设一个移民署。”邵树德说道。
或曰此时中原并没有人多地少的矛盾,移民做甚?想想邵树德祖上怎么去的丰州。
赵光逢就很自然地跟上了思路,说道:“国朝三省六部制,移民署或可设在刑部之下?”
三省指的是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
中书省是发号施令的机构,“掌佐天子执大政”,政令诏书皆在此草拟。所以你经常看到诏书的抬头写着“门下”,对,这就是发往门下省的。门下省对诏书进行审核、批注、封驳,然后经由皇帝裁定(一般是重要的),再发往尚书省实际执行。
尚书省下辖六部,即吏、户、礼、刑、兵、工六部,他们是实际执行机构。
三省之上,有个叫政事堂的机构。
首先要明确,不是谁都能进政事堂的,必须要有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才能进政事堂参知政务。
但一般而言,中书、门下二省的长官都会挂这个头衔,皇帝再挑一、两人,授予同平章事的头衔,一起进入政事堂,这2-4人就是所谓的宰相。
政事堂,其实就是联席会、常委会,三省的主要官员挂上同平章事的头衔,就成了常委,成了宰相,可以进来议事了。
政事堂决定的事情,由中书省草拟诏书,门下省仔细审核、批注、副署,尚书省最终执行。
三省六部制是分宰相权力的。但相权仍然很大,皇帝的命令不经门下、中书走一圈,是发不出去的,是“非法诏书”,这就是相权与君权博弈的地方。
邵树德暂时不想改成明清那种高度集权的内阁、军机处制度。
一是社会风气、价值观不支持。自北朝以来,都是君臣共治天下,皇帝与宰相坐而论道,你贸然搞个皇权至高无上,把宰相当打工人,而不是皇帝礼聘的师长、宾客,很多人会想不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