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参详 (第3/5页)
沂州当治水、沂水汇流处,位于沂水西岸。东南一百一十里是羽山,又一百二十里至海州理所朐山县。
这里其实已经出了山,至平原河谷地带,故地形开阔,一望无际。
三万大军分布四周,浩浩荡荡,威风无比——突将军已开往棣州,打算教训一下卢彦威,龙骧军因为刚刚大整编,还打不了硬仗,故被带在身边,边走边训。
停留沂州期间,照常处理公务。
一般的事务,洛阳那边就过滤掉了,发到这边的都是大事、要事。
比如明年三月开大夏第一届科考,需要最后确认。
比如新泉军五千五百人被改编为缘边镇军,邵树德亲赐名阴山第一镇、第二镇。
前者驻防丰州北面的高阙等塞,有旧关城可资利用。阴山南麓一部分土地被划分出来,作为公田,招募人员耕种,所得作为镇兵收入的一部分。
第二镇屯于柔州北境,开春后便征发民夫筑城,丈量、统计附近可资利用的农田、草场,作为公田。
另外,丰、胜、参、柔、朔五州开始改革,推行府兵制。一个折冲府兵额定为千人,暂设二十个折冲府,丰、胜二州占绝大多数,参、柔、朔人烟稀少,作为辅助。
府兵一丁授田一百五十亩,如果父子俱在兵籍之上,那就是三百亩,在边疆地区非常不错了,有充足的经济实力让他们脱产训练——同时他们也是免税、免徭役的,简直可以说富足。
如果部曲也招募齐了,这就是有采邑、农奴的骑士老爷,毫无疑问。
值得一提的是,推行府兵制的边疆州县,也是有职业兵的,即镇兵。不过人数较少,戍守关城、要塞,抵挡住敌人第一波的侵袭,给后方调发府兵争取时间。
第一镇核定的兵员数量为八千余人,第二镇约五千人,光靠新泉军是不够的,于是从忠武、淮西二镇两万多兵马中拣选愿意去北方的兵士八千,发给田地、牛羊,许盖屋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