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考生与大义 (第4/5页)
安史之乱后,因为不是每个州都派朝集使入京了,于是地方上干脆发给路费,让学子自己去———没考上滞留在京城的,他们的解状仍然有效,但地方上却不会发给路费了。
学子入京之后,先到户部对档案,核实身份,然后再到礼部报到。
皇帝有时候会接见这些学子,一般安排在冬季。去年因为东巡,邵树德没有见,而是由折皇后代为见面,赐下一些小礼物。
「诸州学子,在地方上不是无名之辈。」邵树德又道:「咱们要争取这些人的投向朝廷。他们来洛阳参加科考了,就意味着朝廷的影响力日渐增强。天下事啊,不能光靠打打杀杀,而今开国立制了,须得多用庙谋,利用好这个正统大义名分。录取名单略略调整一下吧,朕记得有不少考过多次的外镇学子,如果确实能力出众,便多录取几个,然后放出榜去,卿等当明白朕的苦心。」
「陛下圣明。」宰臣们应道。
世上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早开国有坏处,当然也有好处。
坏处是成为众矢之的,好处也很明显,只要你撑住了,影响力就会越来越强,吸引天下诸州的人才来投效。
******
「陛下,山南西道有军报传来,秦王与西川军大战数次,三胜一负,俘斩贼军逾万。果州已为王师克复。」安国女道士观内,内侍王彦范低声禀报道。
他的上身微微前倾,目光落在地上,不敢随意乱看。
安国观之内,妇人众多,个个身份敏感。最绝的是,很多人还是被王彦范弄来的。
「当年
令尊僭位,朕也是迫不得已。」邵树德仿佛根本没听见王彦范在说什么,这个昏君狗皇帝正在给一少女披上襦裙。
少女来的时候很小,养了这么多年,终于长大了。像她这类人很多,邵树德经常过来尝尝鲜,拓跋蒲知他喜好,将每个女人的背景、来历都整得明明白白,以为助兴。
「好好陪你母亲吧。」邵树德挥了挥手。
少女流着眼泪,一瘸一拐地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