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康福 (第4/5页)
「义从军……」拓跋彝昌沉吟了一下,道:「打完魏博,义从军便回到河南府休整,听闻迟迟未补充战损,这有点意思。」
「不会补充了。」康福说道:「或者即便补充,也是走的人多,进的人少。朝廷就是在通过这种手段削减义从军员额呢。」
战损、退伍都会造成缺额,但迟迟不补充,朝廷打的什么主意,尽人皆知。不过这确实也是一种比较柔和的裁军方式,比成建制遣散所造成的震动,可要轻多了。
「天下尚未太平,就不需要养这么多兵了么?」拓跋彝昌叹道。
马车行驶在一等国道之上,走得轻快无比。
道路两侧有成片的农田。田里种的也是各种冬菜,比如芜菁、菘菜之类。有几片田的芜菁、菘菜种在一起,这是收了河南府农学钱的农户搞的。据说菘菜、芜菁会「生」出许多奇奇怪怪的「孩儿」,就如一个汉人与粟特人成婚,生下的孩儿兼具两方特点一样。
拓跋彝昌对此是相信的,因为马和驴能生出骡子,芜菁和菘菜也有可能。或许不定哪天,老百姓餐桌上就又多了几样冬菜呢,甚好。
「兵太多了呗。晋王的兵,还没这边拿的钱多呢,一样养得焦头烂额。」康福说道。
天下各藩镇的武夫,收入并不一样。比如以前朱瑄、朱瑾的兵待遇就没朱全忠的宣武军好,而时溥的徐州兵收入则超过宣武军,杨行密的淮南兵收入比他们都要高,完全看各镇的经济情况了。
「安东府将才不少,你去了那边,须得豁出命来,才有可能出人头地。」走了这么一路,拓跋彝昌对这个骄傲的少年已经没什么芥蒂了。想想也是,都是要去边疆搏富贵的人了,何必
与他置气呢?
「我知道。龙武军使刘郭在安东府最为出名,数百里挺进辽阳,洛阳都有人称赞。除此之外,还有王彦章这等猛将,听闻单骑冲阵都不是一次两次了,契丹人畏之如虎。」康福说道。
「可不止。」拓跋彝昌说道:「兖州将董璋、青州将张温出身银鞍直,乃陛下亲兵,武艺非凡,敢打敢拼。淮海道都将王郊,战阵之上绝艺杀敌,功勋卓著。这一路,人才济济,符存审也是一员帅才,而今所缺的,无非就是户口、钱粮、物资。解决了这个,北上势如破竹,将契丹人逐出辽西易如反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