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外港 (第4/5页)
“为蛤垛盐池之利。”李延古答道。
邵树德点了点头。
他之前是主观印象了,下意识觉得长芦会有盐场,但后来发现,沧州确实有煮海盐的地方,但不在长芦县,且规模很小,不成体系。不然的话,横海军也不会拼了命地去火中取栗,争夺三镇交界处的蛤垛盐池了。
如今的长芦县,也就是一个沿河商业城镇,仅此而已。
“你出任长芦令后,首要之事便是保障北伐大军供给。”邵树德说道:“天雄、龙骧、义从三军乃国之干城,粮草、器械供给绝不能断。”
“遵旨。”李延古应道。
脱离军职,担任地方县令,对他而言是一件好事。且不谈他本就不太喜欢在军中厮混,单就正七品上的长芦令,就是很多人抢破脑袋也要争夺的好位置了。毕竟,新科进士如果能授官,第一份职务也就是个从九品县尉罢了。
“保障军需的同时,征发部分夫子送来沧州。”邵树德又道:“浮水需要清淤疏浚,清池、盐山、饶安诸县都会派人。”
“遵旨。”李延古虽然有些担忧,但还是应下了。
刚刚扫平沧景镇,就要大肆征发百姓,消耗民力,李延古还真担心会引发民变。不过圣人的态度很坚决,冬天也确实是清淤疏浚河道的良机,错过这个机会,就得再等一年,圣人显然不愿意等。
没办法,他说了算,听从就是了。相信有这么多大军屯驻着,沧州百姓还不至于那么没有脑子。
浮水是一条流经沧州的河流,东入大海。位于浮水北岸的沧州由此成为了着名的航海港口,连通辽海周边各地。
晋咸康六年,石虎便欲从此地出发,运粮伐燕。
晋义熙十年,河间人褚匡向冯跋进言,从沧州出海,可至辽西临渝,跋许之。
前唐之时,沧州更是供给平卢节度使各军的后勤基地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