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他改变了天下 (第3/5页)
帛质量参差不齐。
襄阳乃至更南边的湖北道,近年来丝织技术有所改善,大概是因为迁移了很多魏博移民过去的原因,将河北先进的纺织技术带了过去。
但当地出产的纺织品,与河北还是不太一样,简而言之,像是两地风格的融合,突出一个漂亮、美观、轻薄,就像江南宣州、杭州一带的绢帛那样。
但这种东西,在上层社会中比较受青睐,对武夫们而言,却入不得眼了。
他们会觉得你偷工减料,同样一匹江南绢,所用的蚕丝绝对没有河南绢、河北绢多。
虽然样式美观,但我觉得你在坑我。
没办法,军汉们注重实用性,他们想要的是美观和耐用并存。历史上宋朝向金国赔款,金人破口大骂,将杭州绢全数退回,要求用河北、河南绢补齐,其实就是这个原因。
河北绢之外,巴南獠布的名气在这些年急剧蹿升。渐渐地,前山南西道所有州县出产的绢帛,都冠之以巴南獠布。甚至就连渭州、岷州这些最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丝织产地,其产出的绢帛,也诈称巴南獠布。
巴南獠布,无论产地如何,整体质量还是比较恒定的,也比较受军中喜爱,一直是军赏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布就是另一个次元的东西了。
就目前来看,各地质量都差不多,至少没有绢帛的产地差异大。同时厚重、结实,给人一种用料充足的印象。
基于这种种原因,毛布代替绢帛充作军赏,才有了可能。
「不谈这个了。」储仲业离开了发赏现场,道:「既然武夫们接受了,那今后就会慢慢增加毛布的发赏量。据赵少监所言,去年共发了四十万匹毛布,数量惊人。今年可能会更多,作为毛布主产区,关西真是时来运转了。」
一个本应该逐渐沉沦,贫困潦倒的区域,竟然有起死回生的可能,圣人莫非真有逆天改命之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