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农牧 (第3/5页)
这次负责讲解的则是随李瑕出巡的一名年轻道士,名叫孙德彧。
“这叫双华犁,去年冬天我们才造出一批。与一般的木耙犁不同在何处呢?”
陆秀夫道:“它多了两个轮子。”
“对!但可不止。”
孙德彧一指,仰了仰头,颇为得意地介绍起来。
“此犁,乃我根据曲辕犁所造,形如匙,长六尺不止,我增加了犁评,深耕也可,浅耕也可。犁壁如此,若将土翻到一旁,减轻了前进时之阻力,且能翻覆土块,以断绝杂草。然而一般的曲辕犁重,需要大气力,我便加了这两个轮子。”
“哦。”
“你们莫小看了我的改进,首先我改用铁辕,省去犁箭,使犁身简化而却不影响耕地,更坚固耐用,有此二轮,便是没有耕牛,一人也可拉动。”
孙德彧说着,招过附近一些农夫,道:“你们来说说,这犁可好用。”
“好用哩,要是有牛,不用这轮也行。”
“额用了这铁犁,犁出来的沟垄又直又深哩。”
“……”
孙德彧大喜,环目一看,见陆秀夫对这东西感兴趣,又道:“来,你来套上试试,往那边犁一犁。就这东西,看起来简单,可不是一般的冶铁匠人能造出来的……”
他这话倒是不假,铁犁与木犁看起来只是材质不一样,但对锻造的要求却是划时代的,尤其是要做到量产极难。
如今这铁犁造出来,也只在汉中、长安周围几个地方试用。事实上更多乡野里的农夫连木制农具都无,犹在面朝黄土一锄头一锄头挖。
李瑕才不听孙德彧吹嘘,而是招过富平知县以及乡中老夫仔细问了,了解之前一人能耕几亩地,换了铁犁之后又能耕几亩。
他需要让人将这些切实的数都记下来,再商议是否推广。
而今日随他出巡,伴在他身边做记录的是秦九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