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5章.必须是,也只能是(七). (第2/5页)
另一方面, 则是赵俊臣的自身实力, 迟迟不见有丝毫增强,不仅是依然无法插手辽东镇兵权,也没有寻到几枚能在关键时候发挥作用的棋子。
赵俊臣虽然喜欢算计别人、也喜欢浑水摸鱼,但赵俊臣却也深知,任何一项计划的成功标准,都应该是成功引导局势、增强自身实力,可以是损人利己,也可以是利人利己,但无论如何,前提都应该是“利己”二字。
而赵俊臣的计划推展至今,在“损人”方面固然是一帆风顺,成果远超预想,但在“利己”方面,却还是乏善可陈,迟迟没有见到任何迹象。
赵俊臣依然相信,时间推移之下,随着辽东镇的内部分裂迹象愈发明显、乃至于出现了两败俱伤的状况之后,自己迟早都可以彻底控制局势、成功插手辽东兵权,但这种想法就相当于是把所有希望尽数寄托于他人之手,一旦是遇到更大的意外变故,很容易就会机关算计一场空。
所以,哪怕是黄柯没有提醒,赵俊臣也隐隐认为,自己的计划很可能存在某些问题。
然而,对于自己是否应该再次修正计划,又应该如何修正计划,赵俊臣目前却还没有寻到明确答案。
赵俊臣当初前往陕甘三边之际,虽然也是火中取栗、犯险一搏,但赵俊臣的准备与布局也是极为充分——不仅是提前把禁军精锐尽数调去了陕甘境内进行协防,还提前安排了李如安、关武元等人作为内应,也提前调查清楚了陕甘境内各级官员的身份背景,计划制定之际也是反复推演、多次磋商——所以赵俊臣抵达陕甘三边之后,做事之际自然是事半功倍,遇到各种意外变故之际也皆是可以从容应对。
但在辽东境内,一切计划都是临时起意,准备与布局也皆是远远不够充分,所以当赵俊臣遇到了各种变数之后,也就无法像是曾经那般的从容与果敢。
所以,赵俊臣的此时请教,自然是发自真心。
不过,赵俊臣的请教虽是发自真心,但他对于黄柯的信任,却是近乎于零,还要更低于李泽荷。
黄柯这个人,虽然有立场、有能力,但他的翻脸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对于同盟与同党的要求也是极为苛刻,秉持着一种不切实际的完美主义幻想,容不下任何一丝瑕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