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硝烟的气息 (第4/5页)
因此张宁等人都觉得这个探报比较可信。他知道皇帝朱瞻基可不是傻子,下面一帮大臣更非昏庸之辈,得到了火绳枪之后,他们为什么不仿制装备?明朝统治者可不是信什么弓马骑射无敌的人,他们连传入中土的《几何》等东西都能迅速接受。
“目前这股人马从扬州出动时,原本的意图是援救武昌城,只是城破得太快,援救没来得及。”朱恒分析道,“人数估算是二万五千,不算少,但同样也是孤军。老臣不认为他们会径直渡江孤军作战。”
张宁点头道:“我赞成朱部堂的看法,不过攻陷武昌也有一段日子了,其援兵神机营在武昌失陷之后没有东撤,仍然进至黄州,定有其意图。”
他一面说一面走到参议部临时官署的墙边,观摩上面挂的一副大图。上书:大明帝国形势图。称谓却是有些怪异,因为在中国朝廷一般都不称自己是什么国,根本就无须有国的概念,除了中原王朝已知范围内都是“臣”、区别只在于别人愿意不愿意,皇帝只有一个,所以就无所谓有多少个国家了,只有多少番邦来朝的概念。
一张图上三个位置已经确定了参议部的方略,澧州、岳州、武昌。岳州和武昌都是张宁重点经营的要地,湖西岸的澧州是交给周梦雄,目前周梦雄正在准备率主力南进长沙。张宁的目光停留在澧州的地方思索着什么。
朱恒在一旁说道:“眼下只有按兵不动,先看看官军究竟作何打算。若是神机营之后还有兵马陆续西调,就说明朝廷的战略已经向西移,我们不幸成了首当其冲的靶子,汉王那边轻松了;若是只有神机营前来,它应该选一个地方部署作战,要进攻必须大量船只瞒不过咱们;要守应该去荆州,那里才是咱们最可能反击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