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九江之役(3) (第4/5页)
风险也显而易见,敌守我攻,周梦雄新军攻坚战力很弱,这边张宁的军队一旦攻坚失利,轻则白白耗竭已经所剩无几的弹药;重则被其他方向的官军趁虚夺了九江城,陷入前不能进后不能守的尴尬境地,如同“孤魂游鬼”,有全军覆没之危。那么张宁坚持到如今的努力都一下子白费了,一战就赔到底。
往往重大的事只在一个人的一念之间,充满着偶然性。人们也常常面临这样的抉择,世上少有什么好处都占尽的事,总要有放手和抓住的权衡。
“曾经看过某篇一家之言,说是三国时魏延建议取奇兵走子午谷直取长安,蜀国若采用这个战术或许可以定鼎中原。但被诸葛亮拒绝,以致无法证实这条道的可行性。无法考证,但我们可以感叹一番,谨慎往往不全是好处,会贻误战机。”
张宁平常是个谨慎而守规矩的人,但这是他的表象;他骨子里深植了一种叛逆,这才是本质。许多年以前,他年幼就敢与好友结伴离家出走、混迹火车站的一件事,几乎一条道走到黑,虽幡然醒悟却也只是向现实的屈服妥协……从那时起,他的血液里某种东西就注定潜伏了。
若非注定的不安分,在忽然得知自己是太祖血脉后他也不会一门心思就想造反,那时心里的野心**就已经不能抑制了。
……次日一早,经过通宵达旦的反复斟酌推演,他已决定采用主动进攻的冒险战术。甚至拒绝了所有人的劝阻,显得有些刚愎自用,准备一条道走到黑。军中无人能制衡他的独裁大权,文臣于谦武臣韦斌都与他在军中的名望权威不在一个等级。
考虑到发动进攻的突然性,张宁在巡抚衙门下令禁止决策消息扩散,只在当天秘密准备,明日早晨就总动员发动突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