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23章 (第4/5页)
“都走了?那个小三儿也走了?”刘小璐小声问。
服务员看了看他们三个人,回头看了看老板,小声说,“走了,他们三口走后,那女的过了个把钟头,也结帐走了。”说完便回去忙别的去了。
三人相视一笑,周爽用手点了点范敏和刘小璐,“你们两个呀,好奇心太重,不怕人笑话。”
范敏笑着说,“哪像你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刘小璐说,“现在什么时代了,我的大圣人,不能只读圣贤书了,要对社会现象保持敏感性,不了解社会,将来怎么能更好地走上社会呀?”
周爽说,:“好,好,好,你们有理,我错了行不,了解这种社会现象,一定要防微杜渐,不可效仿学习啊,赶快吃饭吧,饭都要凉了。”
就这样,三人说着笑着,把饭吃完了,计划了一下上午的行程之后,三人决定到西山走一趟。
因为昨天听董华一家人聊过西山的过程和路线了,知道并不太远,便决定徒步去,这样既锻炼身体,又能玩得尽兴些。
三人打定主意后,结完帐,一共才一百多元钱,周爽抢先付了,收拾行装,打好背包,向西山进发。
西山其实就是王莽岭的一个支峰,并不算高,从周爽他们居住的农家院向西走七八里路就到了,路是柏油路,虽然并不算太宽,但来往的车辆也不少,路旁边有个大水库,风景不错。
西山景区不收费,来这里的多是些上了岁数的香客,年轻人来这里玩多是冲着路两边如画的山水风景,另外景区里有两个上百米高的天梯,从天梯上面俯视整个景区另有一番感觉,年轻人们多爱爬上一爬。
周爽三人一路走一路聊一路拍照,并不觉得多累,一个半小时,便走到了天梯脚下。
周爽问,“上不上?”
刘小璐回答,“岂有不上之理?”
范敏说,“必须的。”
“上!”三人异口同声,拔腿上梯。
其实爬天梯和爬楼梯一样,只是一般人不会爬那么多台阶罢了,这里又没有电梯,爬上百米高,着实考验腿力、体力。
但相比爬楼梯心情又大不同,因为这里越往上爬空气越清新,映入眼底的风景越广阔,爬一段儿,坐在石阶上歇上一歇,身边不时有其他游客上下走过,有年老的,有年青的,有一家三口的,还有小情侣一对一对的,戴着旅行帽的,手握登山杖的,背着相机的,边走边聊的,不时拍照的,年青人嘻笑打闹,还能追逐玩乐,老年人则紧靠山体、你搀我扶,走走歇歇,可以说,整个路上,风景人物,热热闹闹,倒不寂寞。
等爬到天梯顶端,用时将近四十分钟,登得山顶,俯瞰山谷,真让人神清气爽。
周爽买了三瓶绿茶,一人一瓶,坐在山石上休息,喝过之后,体力已恢复不少,看看表已近十点,左右张望,这山顶左右都是山路,问路人得知行人去处都是些庙宇建筑之类,便不想再去,又歇息了一会儿,便开始下山。
下的时候,会经常遇到正上山的人问还有多远,山上有什么风景之类的问题,心中便会有过来的人感觉,多了一份向导的心情,而且下天梯感觉比上天梯快许多,大概二十多分钟,便来到了山脚下。
山脚旁边有两个山庙,一个在路边,一个在山腰,三人决定看上一看,便随着游人观览。
山庙里,除了游览的游人外,就是烧香的老年人和妇女等,香火缭绕,鞭炮声此起彼伏,地上一大片一大片的鞭炮碎屑,庙旁的老树上也系满了祈福的红绳,庙里大殿正前摆放着巨大的香炉,神像前还有功德箱,里面装满了香客捐的钱,殿外四周有功德碑,上面刻着捐钱人的姓名,大殿内外,人来人往,都是一副虔诚的善男信女模样,等周爽三人转了一圈出来,已经快十一点了。
山脚路旁有一些小饭店,三人早已饿了,周爽要了份米饭,范敏和刘小璐则各要了份米粉,边吃边讨论接下来往哪儿,刘小璐说累了,范敏也说玩得可以了,不如回家吧,三人就此决定原路返回,一路回家。
出得饭店,只觉腿酸脚沉,范敏和刘小璐直喊走不动了,周爽说,那就打车吧。
路边来回拉客的面包车为数不少,周爽谈妥了价钱,三人坐上了面包车,司机师傅是个四十多岁的当地人,等又拉上两个客人后,便开车出发。
周爽坐在副驾驶的位置,看到仍有不少人在陆续上山,其中不乏一些五六十岁的老太太们,像周爽他们第一天上王莽岭时遇到的那些老年人一样,三五成群地边走边啃着干粮。
周爽叹了口气,“唉,这些老太太们爬爬山,倒是能锻炼身体,只是太痴迷烧香磕头了。”
司机师傅接茬说,“可不是吗,这些老太太呀,平时不舍得花个啥钱,上山下山再累也不舍得打车,来回就吃些干粮,省俩钱儿都送到庙里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