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远行与暗流 (第3/5页)
“还有,从三月中旬开始,流入武昌的奢侈品和建材数量明显增加了。上等织物从月平均三百匹上升到五百匹;珍珠与翡翠数量从二十件上升到四十件;枣木、檀木以及铜料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且这些物资全部都是由与孙氏家族关系密切的大商号出面*的……就在前天夜里,有两头黑色公牛从会稽运抵了武昌,被秘密送入宫城内厩。”
“看起来似乎他们在酝酿什么大行动。”
“你们敦睦馆一点也没得到消息吗?”
“至少从合法渠道一点也没得到。”
“唔,按照协议,汉与吴两国在进行重大行动前应该知会对方的。现在既然他们隐瞒着你们,显然是有什么与蜀国有关的事了。”
“吴人就是喜欢搞些自作聪明的小动作……”荀诩这几天已经有了深刻体会。
“现在正式的通知还没有传达到我这里,说明那件事保密级别还是很高……不过各级官员都接到通知要求暂时不要离开武昌。”
“了解了,那么陆逊等军方将领动向如何?”
“陆逊本人已经动身前往武昌,不过一部分原驻屯柴桑的东吴水军开始向巫、秭归等蜀吴边境地区调动。”
“真的是‘小’动作呢…………”荀诩一边感慨一边吃下最后一个汤圆。
谈话结束了,荀诩又问老板要了一碗汤圆,狼吞虎咽地吃掉。当他拍拍肚子满意地站起身来时,发现背后的人已经消失不见。从头到尾荀诩都恪守诺言没有转过头去看,所以他现在无从知道那个人究竟是已经离开了,还是仍旧留在人群的某个角落注视着自己。
在荀诩返回敦睦馆的途中,他很“巧合”地碰到了薛莹,后者一直在敦睦馆旁边守候,一看到荀诩立刻就迎上去了。荀诩见他过来,先发制人地打了个招呼:
“哟,薛大人,别来无恙?”
薛莹也露出微笑,不过看上去多少有些僵硬:“荀大人好雅兴呐,今日在武昌城中游玩的如何?”
“还好还好,只是沿着河边转了转,看了几处景色。”
“呵呵,听说荀大人你本来想过河去逛逛,后来又变卦了?”薛莹眯起眼睛,显然他已经得到了部下的报告。
“您知道的,我这个人经常是临到最后还会突然改主意;若是有什么给您带来不方便的,还请多原谅。”荀诩一本正经地说,两个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
薛莹谨慎地伸出一个指头在荀诩面前晃了晃,别有深意地说道:“荀大人,这武昌城有趣之处的确很多,不过若是自己随便乱走,可是会迷路的哟,到时候会出什么事就不是你我所能控制的了。”荀诩拍拍身上的尘土,用一种略带嘲讽的口气反问:“不知道薛大人是以朋友的身份还是以秘府中书郎的身份来给我这么个忠告的?”
“两者都是。”
面对这个寓意无穷的答案,荀诩只是简单地点了点头。
“那么,祝您在武昌城内玩的愉快。”薛莹的脸上却看不出一丝“祝福”的表情。
两个人的交谈到此为止,薛莹拱手告辞,谁也没有把话挑明。既然是盟友关系,那么表面上的友好姿态还是要作一下的。荀诩知道只要没什么把柄落在薛莹手里,后者不敢对有外交官身份的他怎么样——任何对蜀汉敦睦使及其幕僚的不敬就是对蜀汉政府的不敬。
荀诩忽然想到,敦睦馆在武昌的情报活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何以这一次会让薛莹这种级别的官员亲自来交涉呢?联想到“那个人”的话,他心中的猜想又笃定了几分。
回到敦睦馆,他径直去了张观的署室。张观正在和郤正商谈一项关于要求东吴开放荆州南部四郡作为两国自由贸易区的声明草案,他见荀诩回来了,将毛笔搁下,问一切是否顺利。
“接收情报很顺利,不过情报本身就很糟糕了。”荀诩一边说着,一边随手将门关上。张观和郤正见他说的严重,连忙中断手头的工作,正襟危坐。郤正还想让外面仆役给荀诩端杯茶过来,刚拿起唤铃就被荀诩用眼神制止住——他今天已经喝了两碗汤圆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