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宴会连连(五) (第3/5页)
哄得康熙心花怒放,直接抱起明德,说:“明德聪慧,果类大父。”
大父,古语中指的是祖父,这是说明德像他祖父一样聪慧。
在场人都听得懂这句话,纷纷恭维、称赞明德格格有康熙的风范。
唯有太子怔愣许久,脸色几经变化复如初,才笑道:“明德自然最亲您。”
太子妃一直瞧着女儿,错过了刚才太子脸色大变,听这话只以为太子也高兴,很是开心女儿如此举动:既得了皇阿玛喜欢,又赢得太子喜爱,明德这次做的很好。
宜修却瞧出了些什么,康熙和太子是真高兴,但这父子关系大不如前。
康熙高兴的是孙女给面子,选了他挑的玉佩;太子起初怔愣,大抵是没想到康熙如此评价女儿,后面高兴是女儿抓周不错,而不是欣喜女儿像康熙,大抵是因“果类大父”想到了“子不类父”的话。
古往今来,多少太子被废,就是因为“子不类父”,汉景帝的刘荣是,汉武帝的刘据是……就连明成祖的朱棣也一度想废了不类己的朱高炽,改立类己的朱高煦。
《旧唐书·魏徵传》曰: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一世,宜修格局打开后,没少读书增长见识,读史之后,更是发现:大抵应了那句“善治国者未必善治家”,有为之君的太子都比较惨。
原因很简单——“江山永固,世代长存”是每一个帝王的心愿,最初都异常重视太子的培养,但因为子与父性格不似,产生嫌隙,小人借此大加构陷;
或因对太子期望过高,不断施加压力,使之内心不安、铤而走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