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中式第36名举人 (第5/5页)
男孩的一句话,说得国藩五脏翻滚,他回头抓起六个包子塞给男孩:“我们吃不完,吃吧。”
婆婆一旁不住地给国藩作揖:“好人哪!好人!”并催促孩子道,“快,快给少爷磕头。”
国藩见男孩要给他跪下,忙拉住:“哎,使不得使不得。”他又转向老妪,“婆婆,要下雪了,快回家吧。”
听到说家,那婆婆绝望地摇了摇头:“家,哪还有家?”
“您不是当地人?”国藩纳闷道。
“我就是当地蠡县的,前年的一场瘟疫,全家就剩下我祖孙二人,今年又逢大旱,家家农田绝收,树皮全被人剥得精光。村里,除了新添的坟头,能走路的全到外面逃荒去了……”
婆婆说着拉着孙儿朝前走去,国藩目送二人良久,回身走向店家,又拿回几个包子,对赶车人道:“吃吧老爹,吃饱好赶路。”
赶车人哀叹道:“沿途这么多饥民,少爷是救不完的。”
国藩无助地低下了头:“按说,这里离京城很近,不该如此。”
赶车人接道:“少爷是读书人,不知外面的世道。今年,北方几省遭受百
年不遇的大旱,正如这位婆婆所说,多少农田颗粒无收,从河南开始,你瞧这一路……”
“每逢天灾,官府不都有赈灾粮吗?”国藩说。
“官老爷都忙着发国难财呢!谁还有心管百姓死活。他们但凡有点良心,唉!”赶车人不愿再讲下去。
“不会吧,几个省难道就没一个好官?”
赶车人正要开口,忽见一群疯狂的饥民蜂拥而来。饥民队伍一路疯抢,见什么抢什么,抢到便往嘴里塞,路边贩子慌忙收摊,推车的,挑担的,个个避瘟神似的踉跄逃去。
包子店老板也忙和伙计往屋抬包子,来不及收摊的小贩,看着被抢掠一空的筐子、篮子,顿足大哭。
赶车老爹眼疾手快,上前拿起马车上鞭子,胡乱地朝靠近的人群挥舞着,驱赶着。
国藩被疯狂的饥民惊骇,紧接着一帮手拎棍棒的官兵,尾随着饥民队伍追来,狼藉的街头触目惊心。国藩再顾不上吃饭,赶紧上了车,手护着书箱,生怕被人抢了去。
直到马车来到一片荒郊,国藩这才放了心。他对赶车老爹喊了声:“老爹,把车停一下,我要下来。”老爹将车停住,回头道,“少爷,这荒郊野岭的你下来做什么?”
“我跟着车跑几步,不行,这要到了京城,我的脚非冻掉不可。”国藩跟着车跑着说着,喷出的哈气扑回脸上,眉毛瞬间就结了冰。
马车终于进入北京卢沟桥,国藩好奇地扒开窗帘,他看到的是:萧条的街巷,寥寥的行人;道旁的老槐树光秃秃地立在路边,几只飞鸟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国藩不自觉地喊出了声,“哦,这里的飞鸟不是乌鸦。”
街巷里,一个老汉推着板车,车上盖了条厚厚的棉被,他边走边拉着长腔吆喝:“卖萝卜嘞!”一个院门楼,走出个小脚老奶奶,她站门口冲那卖萝卜的,“喂!卖萝卜的!你的萝卜受冻了吗?”
“您放心,都是刚从地窖扒出来的。您瞧,个个水灵。”
老奶奶拎着篮子挪着小脚走来,她揭开被子:“哟,是挺新鲜的,上次买的萝卜都上了冻了。”“我这萝卜您放心吃,生吃,跟脆梨一样。”
国藩头回见到卖菜盖被子,不可思议地一笑。
转眼马车来到长沙会馆门前,“少爷,就是这地方。”老爹喊着。
国藩跳下车,好奇地打量着会馆大门。
赶车老爹拎着行李,二人在门房大爷的带领下,来到一间房前。大爷将房门打开,国藩打量着房的四周,门房大爷说:“这房,坐北朝南,光线好,也暖和。幸亏你来得早,再晚来半个月,赶考的都陆续到了,你肯定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
国藩看着室内的摆设,满意地点点头。
门房大爷对国藩道:“你们先收拾着,完事儿,来门房登个记。”门房将一把钥匙取下递给国藩,“这是房门钥匙,您带好了。”
国藩接过钥匙,门房大爷走出,又回头对国藩吆喝声:“门房有热水,过来取啊!”
“哎!晓得喽。”
这时,赶车老爹对国藩说道:“少爷,你安全到达我也就交了差了,没别的事我这就回去了。”
国藩忙说:“不急不急,等下,我们一起吃了饭再走。”
老爹坚持道:“少爷,不用了,我得趁天黑前去车行,看能不能捎回个返路的。上次送学生,恰巧就遇到位回湖北的。”
国藩望着一把年纪的老爹,于心不忍道,“您劳累一路,怎么也要歇歇脚再走啊。”
唉,京城多待一天,就得多份花销。不用担心我,京城我比你熟,每年都要往返一两趟呢。
国藩再次劝说:“还是吃了饭再走吧,起码暖暖身子。”
“真的不用客气,我多拉趟活儿多挣个钱。再几天就过年了,京城就找不到返乡的活儿了。”
老爹执意要走,国藩只好将其送到大门口,他望着老爹走去的背影,不觉一阵孤独和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