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刘蓉再访刘传莹 (第3/5页)
国华急忙说:“大哥,不妥!您现在身兼多职,回趟老家,仅路途就需三四个月。你到家,怎么不得陪上爷爷些时日。您这一去一回,少说也得半年。爷爷一再嘱咐,要大哥国事为重,就算大哥孝心达到,见到了爷爷,他老人家也不一定就会高兴。”
秉钰说:“大哥离家八年了,奶奶过世就没能回去,良心上就亏着一块。如今爷爷这个状况,其他弟弟都在上学,仅是国潢在家照顾,且不说爷爷对大哥的钟爱,我们做大哥大嫂的也着实不忍。不如,就请请假试试看吧?”
国华说:“嫂子,大哥不能回去!要回我回,书我在哪都可以读,大哥的仕途不能因家事受连累,这是爷爷的口头禅。大哥,你不用难过,好在爷爷状况没有恶变。我想,经过治疗和精心调养爷爷会有好转的。”
曾国藩说:“还是等我请了假看结果再说。”
国华道:“大哥,您回去和我回去没什么区别,但大哥在这里就有所不同。嫂子,六弟不再是小孩子,你们相信我,回去后,我定会好好照顾爷爷,并不耽搁自己的学业。”
国藩泪眼看着弟弟:“六弟!大哥心中好苦...”
国华安慰道:“大哥,我会把您和嫂子的心意带回家,并转告爷爷。话不说了,我即刻就和福禄去车行,今日有车今日就回。有什么要带的,有什么要说的,嫂子和大哥马上准备吧。”
国华话毕出了屋.......
……勤政殿上,道光帝严厉地看着众臣:“臣等,皆数十载寒窗苦读入仕,更多者出自农家。但,一些士子跃身庙堂,便忘却了做官初衷。贪欲随官职而膨胀。小者,巧立名目私敛钱财,大者,为非作歹贻害百姓,乃至撼国家之基石!历朝历代,遭满门抄斩,血之教训者不胜枚举。朕,奉劝仍抱有侥幸心者,莫贪一时之快,念国家利益及身家性命而不顾,背负永世骂名。朕今日没拿尔,不见其明日就任尔逍遥!”
众臣惶惶疾呼:“吾皇圣训!”
道光帝道:“臣等可还有本凑?”国藩出列道,“臣有本奏。”道光帝袖子一挥,“讲。”
国藩施礼道:“启禀皇上,上岁,湖南沅澧一带水灾严重,臣受灾区县令及湖南官员之委托,代奏朝廷。皇上即下旨赈灾免赋、发放种粮,使之万户灾民重获新生。此乃,湖南籍官员呈于皇上的谢恩折。”
国藩双手托起奏折,贴身太监上前接过,回交给道光帝。道光帝看着呈文,冰封的脸解冻,语气亦缓了许多:“百姓少一份疾苦,天下便多一份太平。朕每日朝政,无一事不关乎民生社稷。国策制定得再好,地方官不予执行,百姓则会骂皇上昏庸。朕,岂不要背负覆盆之冤乎?倘若,臣子及地方官皆有一颗爱民之心,何来抗暴百姓?难不成他们吃饱了撑的?记得陶澍曾有首诗,大意是:为官者捧起饭碗时,可曾想过农人肩上血?可曾想百姓碗中可有饭乎?陶青天,不是他自诩,是百姓颂的。诚然,我朝李青天、张青天、众青天尚有很多。众臣子与朕同心同德,国家才能昌盛,黎民才有好日子过,大清江山才能得以稳固!”
众臣忙呼:“皇上英明!”
道光帝不屑于英明的奉承,眼皮轻然一瞟:“曾国藩。”
“臣在。”
道光帝道:“即日起,朕命你稽查中书科事务。”
“臣领旨!”
国藩屡被提拔,皇上又要其稽查中书科,大臣们作反应互看,道光帝目光炯炯,威严地审视大臣们片刻,淡然道:“散朝。”
道光帝抖了下龙袍回身下朝,众臣们匆匆出了大殿……
……国荃在宿舍的书桌前正写作业,刘蓉迈着方步进了屋。
国荃抬头看到,忙呼叫:“霞仙兄?”刘蓉走到国荃身边低声道,“哈,在用功呢?”
国荃笑道:“写了首小诗,自我欣赏呢。”
刘蓉问:“家里爷爷状况如何?”
国荃说:“爷爷状况稳定了许多,一边身子依然不怎么随活,话倒是可以说了,舌头还是有些僵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