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道光帝驾崩 (第3/5页)
道光帝有气无力道:“...将正大光明匾额后的鐍匣取来。”太监及文庆等忙匆匆出屋。不会儿的工夫,太监捧来了鐍匣。道光帝对文庆道,“启开。”
文庆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封条揭去,此时,众臣不由得集体朝奕?望去,认定奕?是皇太子,内心各作反应。文庆将一层层黄缎打开,取出立储密旨双手托着不敢看。
道光帝说了声:“宣。”
文庆拿起汉满文的密旨高声朗读:“皇六子奕?封为亲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奕詝闻听抱头大哭,撕心裂肺的哭声,含杂着九岁失母孤儿般的过往,含杂着十多年发奋的苦读与众皇子暗斗的决胜,含杂着病榻上的父皇即将离他而去的剧痛。众人纷纷下跪表态:“奴才遵从皇上旨意,拥护皇太子奕詝,为大清国储君!”
一直被道光帝宠爱的奕?被淘汰出局,心情不可言状。道光帝对众人挥挥手,使尽最后一口力对太监道:“传曾国藩……”太监走出,对守候在门外的国藩喊道,“曾国藩见驾!”
国藩匆忙进了屋:“臣,叩见皇上!”道光帝看着国藩,颤抖着嘴唇,千言万语却说不出口,那目光含着无数个嘱托,国藩见状急忙跪着靠近皇上,“皇上,有什么话对臣说吧,臣听着。”
道光帝眼神慢慢移向奕詝,国藩顺眼望去,等再回头看道光帝时,道光帝却永远闭上了眼睛……
............
天安门城楼,宣诏官曾国藩行一跪三叩礼,上前拿起诏书,登台面西而立宣读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承天恩赐,众神福佑,乃有我大清千古基业。吾列祖列宗励精图治,开创伟业,世祖以冲龄之年,率兵入关,定都燕京,底定中原。
康熙帝内除权奸,外平三藩,疏漕运,收台湾,战沙俄,平噶尔丹,奠盛世之基,开万古之兆。以至乾隆,国运昌盛,四海归服,创天下第一大国。
嘉庆帝挥先世之余烈,振长鞭而御宇内。及大行皇帝,洋夷启衅,邪教丛生,国运日衰,然大行皇帝人孝备至,守成先祖之业。朕自幼深受先帝恩宠,今又受先帝遗托,以承千古之业。今乃多事之秋,朕当躬行勤政,焚膏继晷,望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勇之士忘身于外,以期中兴。今上大行皇帝庙号为宣宗,明年元旦改元咸丰。钦此!”
曾国藩高高在上的宣读,神圣而庄严,仿佛天音一般……
.................
咸丰帝坐在龙椅面色凝重地对众大臣:“先帝朱谕遗命四条:一、升遐后不配天。也就是不要将先帝的神牌供奉到天坛的皇穹宇和皇乾殿内。二、神牌不升祔太庙,但可以升祔奉先殿,其画像可以悬挂到寿皇殿、安佑宫;三、不要在陵寝五孔桥南建圣德神功碑;只将大清道光皇帝几字镌刻在明楼碑上即可。先帝为丧失国土心报惭愧。四、将生前穿用过的衣物可供奉在皇宫内的四执事库,以示节俭和留念。先帝留下的四条遗命,朕想听听大臣们意见。”
载铨先一步道:“先帝虽已升遐,但先帝盛威永在。奴才以为,遵从先帝遗愿,便是对先帝的最大忠诚,也是当今皇上对先帝必尽的孝道。”
大臣们议论纷纷道:“对,先皇遗命不可违,但有只字更改,便将是对先帝遗命的最大不敬与亵渎。”
国藩和穆彰阿对视一下没有吱声。
又有人出列道:“皇上,臣赞同载铨大人等意见,遵从先帝遗旨。”众臣纷纷应和着,“对对,按先帝遗旨办!”
咸丰帝见大臣们大略一致,便说:“臣等说得有理有据,那么就依...”咸丰帝话没说完,国藩抢着道,“皇上!臣不认同。”国藩此言一出,众人纷纷议论,“逆言,逆言哪!”
载铨对曾国藩道:“曾大人慎言!先帝生前待你不薄,何以对先帝身后遗言如此不敬?”
咸丰帝制止道:“让曾爱卿讲完。”
曾国藩对咸丰帝施礼道:“皇上,正如载铨大人所言,先帝对臣关爱有加,恩重如山!这是事实。先帝溘然升遐,微臣泣血哀鸣,也难表对先帝的一腔悲痛。但就先帝朱谕遗命四条,臣对其一,升遐后不配天,其三,不建圣德神功碑,断然不能违心从命。”
咸丰帝道:“讲出理由。”
曾国藩道:“理由有三!一,太庙敬奉着历代大清先帝之神牌,倘若先帝神牌不升祔太庙,此有悬根忘祖之惑,乃皇子皇孙大不孝也。其二,先帝当政三十年,文圣武智,仁慈俭勤。自臣入仕以来,眼见得每逢国遇灾荒,先帝即令赈灾免赋发放种子,救灾民于水火。如此功德不可磨灭!其三,先帝视丧失国土为遗恨,自责对不起先宗;但自先帝当政,内忧外患频频,即使康熙、乾隆帝在世,亦恐将乾坤扭转也。”
文庆接话道:“曾大人言之有理!先帝当政时,各地匪患作乱,民间灾情连绵不断,又加之英夷外侵,从而导致国库空虚。面对如此局面,先帝率先压缩后宫开支,倾心于百姓疾苦。如此圣恩,后人不立功碑实乃忘恩负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