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榷税 (第2/5页)
墙体用砖砌成,横梁、门窗、廊柱之类用木头——在可以烧煤烘干木材之后,木料价格也大大降低。
武夫们对此还是很感激的。
大伙又不傻,没有砖头,那就得住木屋或土坯房。
前者非常害怕虫蚁,也害怕潮湿的气候。洛阳有些地方原本是沼泽,地势低洼潮湿,如果碰上多雨的夏季,木墙上给你长点蘑孤并不是开玩笑。
土坯房则不够结实,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挑细沙筛选,然后夯土版筑,往往都是挖来的方方正正的大土块,非常怕雨打风吹。时间久了,土坯上还满是虫眼,一些马蜂把窝安在土坯内部,十分烦人。
把砖价打下来,把木料价格打下来,造福的是所有人。也许现在只能惠及部分有财力的百姓,但将来呢?说不定就能惠及更多人了。
“烧砖要有煤,西山那边定然开有煤矿,谁家的?”张居翰问道。
“还是萧家的。”元行钦说道:“以前是李存章开的,后被朝廷没收,转租给了萧氏。”
“煤矿可挣钱了……”张居翰嘿嘿笑了两声。
没点根底的,能开煤矿?他曾经作为中使去过河阳修武煤矿,里头赚钱的门道太多了。
洗完的煤直接卖。
记得最初在关北采煤定价的时候,下面人问圣人石炭作价几何。圣人只吟了两句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红纱因为过于轻薄,用料不足,故十分廉价,比绢便宜多了,半匹也就一百多钱的样子。绫的价格比较贵,宫中用的可能质量、面料都比较好,但一丈三百钱了不得了。
半匹红纱一丈绫,绝对不会超过五百钱,更大可能只有四百钱,却买了一千斤的木炭,折合一斤半文钱,确实与强抢无异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