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 返京前奏·君臣和好 (第3/5页)
三是搬运损失,装船的时候粮食整袋落水,如何能让高贵的士兵们承担这个,还得百姓来填补亏空……
至于非法的勒索、敲榨更是名目百出,什么“券票”、“样米”,什么“号钱”、“津贴”、“槽余”,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不敢要!
其次,漕运沿途陋规、积弊层出不穷。什么大运河有过河费,过闸有过闸费,装卸有装卸费,进仓库有进仓费……康熙知不知道这一切?当然知道!
为何不解决这些问题呢?不是康熙不想,而是不能,也没法管。一则牵一发动全身,一旦动了,必定会影响漕粮运送。
所以,明知有问题,康熙只能“装聋作哑”,只要漕粮能如数如期运达,其他的……不重要!
纵使河工费一项,就占据了国家总收入一成到一成半,也只能得过且过。
二则康熙不是没有想过整顿漕运,但结果并不如人意。
康熙曾大力支持靳辅和陈潢主持的治理黄河工程。
靳陈二人带领军民兴建堤坝、广疏引河,积十年之功,终于“水归故道,漕运无阻”,然而……靳陈二人最终的结局,众所周知,是悲惨的。
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动了“漕运”的蛋糕,朝堂容不下他们,宗室、勋贵更容不下!
赵御史深知漕运、河工这里头的脏事儿,平静地奏道:“皇上容臣禀奏:漕运附带了太多利益因素,宗室、勋贵、地方,甚至江湖跑腿都与之密切相关,雍郡王被弹劾不奇怪,臣奇怪的是,您为什么不肯见高相他们?”
康熙冷冷地问:“嗯,怎么,你赵大喷子,如今都敢指使朕见谁,不见谁了?”
“臣不敢,更不能。但陛下,君臣失和,社稷危矣。国库欠款事发后,皇上,您对朝堂百官失去了信任,百官对你畏惧胜过忠心,君臣还能携手开创大清盛世吗?”
康熙勃然大怒:“好啊,你这是指着朕的鼻子开骂,骂朕刻薄寡恩,难道臣子无错,错皆在朕?
是谁,导致国库欠款?是谁,用国库的银子出放贷?是谁,仗着朕的信任给朕脸上抹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